北保村:“大食堂”绘就“小幸福”-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

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首页> 美丽乡村> 详情
北保村:“大食堂”绘就“小幸福”
2025年09月17日 来源:农家书屋杂志 | 作者:史鸣歌 王阿娟

  谈及大食堂创办的初心,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三屯镇北保村党支部书记李愉乐笑着说:“我们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多,在家的大多是独居老人,他们在家的主要任务就是接送孙子孙女,在日常走访入户中发现,因为孩子中午在学校有营养餐,都不回家吃饭,大部分老人中午都是将就着,早上的剩饭是午饭、白开水泡馍也是午饭,也不是老人们吃不起,现在生活条件都好,主要是中午一两个人在家搁不住做饭。

  

 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,村里组织人员对留守老人进行了摸底,村里有65岁以上老人137人,中午有吃饭需求的有75人。考虑到群众有需求,我们村“两委”就专门开会进行了商议,在运营成本上我们也有担忧,怕没有经费保障不能维持,但最终还是决定开设乡村大食堂。没想到大食堂一运营,一些在外乡贤、村民自发地捐款,老人们主动把家里的米、面、油拿来,把地里种的菜拿来,加上老支书义务当厨师,帮厨的都是志愿者、“年轻的”老人,运营成本一下就下来了,目前已运营近4个月。中午一顿免费饭,破解农村养老“吃饭难”。

  

  运营几个月以来,乡村大食堂让留守老人吃上热饭的同时,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着意想不到的“大作用”,成为了乡村治理的新亮点。

  食堂坚持做老年人喜欢的烩菜、油馍、菜汤、面条等,菜品软烂适中,让老人们不仅“吃得饱”,更“吃得好、吃得健康”。村民李大爷高兴地说:“我以前在家,午饭学校有营养餐,孙子不回来,我就随便吃点就行,有时候吃的都是剩饭。自从村里的乡村大食堂开设后,在这儿吃饭,比自己在家做省事多了,味道好,还能和老伙计们说说话,心情都变好了。”

  

  食堂无形中成为了一个新的社交中心。老人们在这里找到了情感的寄托,邻里关系在碗筷交错间变得更加亲密,有效缓解了老人的孤独感,弘扬了敬老、爱老、互助的文明乡风。

  大食堂的成功运营,增强了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服务能力,成为了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、服务群众的一个暖心窗口,也成为了群众和村集体的连心纽带。村里发起的人居环境整治、信访矛盾调处等公共活动,都得到了大家的支持,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。

  如今,北保村的“幸福食堂”已然飘出了幸福的味道。它不仅仅是一个解决吃饭问题的地方,更是一个承载着温情、传递着关怀的新空间,为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提供了有益样本,也发挥着基层治理的新效能。

  [编辑:王正]
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