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幕降临,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勒马村,球场上的欢呼声与农家书屋里的翻书声彼此交织,勾勒出小村庄别样的振兴图景。这座拥有20年篮球传统的村落,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,让体育的热血与书香的沉静碰撞出新的火花——曾经少人问津的农家书屋,如今成为村民赛后的“打卡点”。篮球与书籍,正共同书写勒马村的振兴新篇。
小小篮球 点燃精气神
清晨6点,宾州镇勒马村篮球场上已出现村民传球、投篮、奔跑的身影。“自2005年第一块水泥球场建成,篮球就成为了村里的‘粘合剂’。”68岁的韦老感慨道。起初只是农闲消遣,如今已发展成了“月月有赛事、季季掀高潮”的盛况,特别是今年7月18日晚,2025年广西和美乡村篮球赛(村ba)总决赛开幕式在这里上演,篮球击地的声音和现场观众的加油声成为乡村最有活力的节奏。截至目前,勒马村已举办各类篮球赛事400余场。在热火朝天的球场旁,勒马村农家书屋正悄然经历一场蝶变:曾经的安静角落,如今被篮球的热浪唤醒,与球场的“砰砰”声交相辉映的是书屋里愈发清晰的翻书声。“光热闹还不够,还得有内涵!”勒马村党总支部书记韦以庚表示,“赛场人气就是宝贵的资源,为什么不把这份热乎劲儿,引入知识的海洋里?”
农家书屋成为文明的“第二赛场”
借助篮球聚拢的人气,勒马村农家书屋不再被动等待,而是主动变身赛场之外的“文明延伸阵地”。村里将书屋打造成乡风文明、移风易俗的“案头课堂”,延续“赛场能量”,特别设立“文明新风书架”,陈列了政策解读、种植养殖技术、村规民约、风俗倡议等相关书籍。
村里还自筹资金添置了阅读座椅、大功率风扇、免费桶装水、便民药箱等。整洁的环境、舒适的设施,让书屋迅速成为球员候场、孩子休憩、村民阅读的热门选择。免费、实用、高频的服务,使书屋成功“嵌入”村民的生活主线——人坐得住,书香便悄然弥漫、沁人心脾。据统计,截至目前该农家书屋藏书已达1600多册,借阅超一万多人次。
刚打完球的年轻人小韦和队友围坐在书桌旁,一边擦汗一边表示:“比赛完到书屋坐坐,既能和队友复盘战术,还能翻翻运动康复的图书,实用又放松!”带孩子来看球的宝妈也笑着表示:“小孩看球坐不住,正好带来书屋看看绘本,我们也能歇歇脚!”
书篮共鸣 议出乡村新气象
勒马村有名的“球场议事”在喧闹之后,还在农家书屋里继续延续。“场上争得太热,不如书屋接着聊!”勒马村党总支部书记韦以庚笑着说。诸如“移风易俗”“垃圾分类点选址”“特色种植”这些在球场边初步讨论的议题,遇到细节难定、共识卡壳时,大家便转场至清凉安静的书屋里。在这里,技术手册、生态农业期刊、政策案例化身无声“智囊团”,帮助村民深化讨论、完善方案。“翻到书里的科学方法,我们做决定也更踏实。”一位村民代表坦言。书籍和政策文件常常成为中立权威的参照,有效弥合分歧、拓展思路,书屋也由此变成村务落地的“知识引擎”。
在召开“球场议事”讨论“婚宴不超15桌”的倡议时,由于当时不同意见较多,争执不下,大家特地到书屋查阅有关通知、政策和案例,最终统一思想,通过了倡议。“书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楚,还有其他婚事新办的好例子,比我们吵来吵去有说服力。”勒马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韦凤兴由衷地称赞道。
书屋在最显眼的位置设有公示区,所有议定事项的最终版本都在此处公布,充当村务公开的“透明窗口”。“在这里贴出来的,全村都看得到,执行起来自然顺畅。”一位村民感慨。这不仅体现了议事透明化,更强化了执行公信力,使书屋进一步升华为村庄治理的“共识助推器”。
去年以来,勒马村农家书屋已为12项村务决策提供知识支持,其中“500亩韭菜苔种植基地”项目已为村中群众带来可观的劳务收入,切实赋能乡村发展。
在夜幕下,勒马村球场的灯光与书屋里的暖光彼此映照。篮球激发拼搏活力,阅读滋养文明乡风,正如村球场边悬挂的横幅所写——以球聚气,以书铸魂。这,正是新时代勒马村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!
【编辑:周志晟】